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 >> 廉洁文化 >> 红廉文化 >> 正文

画笔描绘抗战岁月
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浏览:621次发布时间:2025-09-15 分享至:

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近期,多家博物馆、美术馆推出了抗战主题画展。

  北京鲁迅博物馆正在展出“怒吼吧,中国——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展(1931—1945)”,展出132幅抗战时期木刻作品、13种版画图书刊物和3封画家信札。

  展览的标题“怒吼吧,中国”来自1935年李桦的同名版画。这幅极有感染力的版画堪称中国版画史上的经典,黑色简练的线条,勾勒出一个瘦骨嶙峋的男人被绳子紧捆在木桩旁,他的眼睛被布蒙住,他的嘴巴大张,正拼着命地怒吼,他全身都扭曲着,一只手伸向地上的匕首,他即将用这把匕首割断捆住自己的绳子,站起来,获得自由。李桦的这幅版画,具有鲜明的象征意味,这男子象征着积贫积弱的中国,饱受战争的蹂躏,怒吼代表着觉醒,要为自己的生存拼命。

  在鲁迅先生的提倡下,中国掀起了新兴木刻运动,围绕在他的身边,一群思想进步的版画家成长起来,他们以刀为笔、以木为纸,直面现实、勇于批判,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,传播革命理念。版画制作起来所需的材料少,又能大量复制,广为传播,所以鲁迅说:“当革命时,版画之用最广,虽极匆忙,顷刻能办。”

  十四年抗战,是新兴木刻艺术茁壮成长的时期,尤其在革命圣地延安,版画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,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,表现各阶层对抗战的贡献,鼓舞了人心。展览中展出的不少版画,其作者曾得到鲁迅先生的指点,野夫(原名郑毓英)就是其中一位。他的版画《受了最名誉的伤》,描绘了两个人物,一个人拄着双拐,从他的衣着判断,应是一位医生,跟在他身后的另一个人,右手裹着绷带。两人为抗战而受伤,但见不到他们因受伤而痛苦的表情,相反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笑容,从这幅版画中,我们能感受到一种乐观的力量。

  中国美术馆正在展出“人民必胜——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”,展出三百余件经典美术作品和新创作品,分为序篇、国难当头、浴血奋战、伟大胜利、走向复兴五个篇章,浓墨重彩抒写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,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、众志成城,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雄壮史诗,深情礼赞伟大抗战精神,激励人们铭记历史、缅怀先烈、珍爱和平、开创未来。

  展览除各类画作外,还呈现了多件雕塑。张松鹤、辛莽1958年创作的《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·抗日游击战》位于中国美术馆1号大厅中央位置,高粱地里、青纱帐中,都有我们英勇的游击战士。如果说这件雕塑是一篇宏伟的史诗,那么《家乡的河》这件雕塑则是一个感人的小品,这件雕塑刻画出一位持枪的士兵坐在石头上休息,疲倦的他闭着双眼,家乡的河浮现在他的脑海中。这条河是有森林煤矿大豆高粱的松花江,是“一泻万丈,浩浩荡荡,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”的黄河,是祖国的每一条河。正是因为有无数先烈的守护,河山永固,壮丽无比。(罗慕赫)

主办:中共巴中市巴州区纪委 巴中市巴州区监察委 承办:巴州区纪委宣传部

地址:巴中市巴州区巴州大道西段787号 蜀ICP备19017491号-1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17号